本篇文章982字,讀完約2分鐘

“民俗文化·鄉村行”——民俗文化走進瓦殿村,近日善念小棧聯動“漢中門舞龍民俗團”在南京市浦口區瓦殿村舉辦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舞龍藝術表演,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,展示了我們自己的民俗特色,舞龍隊通過精湛的技巧,使各式祥龍騰飛而起,栩栩如生,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充滿特色的民俗文化大戲。游客們和孩子們都發出連連贊嘆,紛紛拿起手機拍下這震撼人心的一幕。

(瓦殿村隸屬于湯泉鎮,2019年12月25日,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價認定湯泉街道瓦殿村為國家森林鄉村。)

舞龍運動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形式多樣、流派豐富的舞龍舞獅已經成為我國優秀民俗文化代表之一。傳統舞龍一般需10人以上成隊,龍頭至少重6斤,龍身長達18米或更甚。支撐著如此重量和長度的傳統龍,需要很大的力氣與耐力。要讓人人都能舞,首當其沖的是解決傳統龍“體重”和“身高”問題。“漢中門舞龍民俗團”獨特的“單人單龍”演練形式、有趣易學的動作樣式,以及高效的燃脂方式讓“中華健身龍”成為群眾健身的新選擇。

據“漢中門舞龍民俗團”的團長葛團長介紹:“單人龍”也叫“手舞龍”,靠手腕代替,手腕是做八字形動作,這個動作鍛煉起來,對頸椎、腰椎、腰等部位不舒服的人都有很大的幫助;通過舞龍運動,精神狀態也不一樣啊,所以“單人龍”非常適合老百姓。同時葛團長表示:“一直以來,團隊都是積極的參與各類公益演出和活動的活動,希望能夠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民俗文化,團隊共有30多名隊員,在漢中廣場是免費教學的,包學會;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相融合,讓代表中華民族精氣神的龍“人人都能舞,人人都會舞,人人都愛舞”讓中國舞龍邁向新未來!”

在美麗的瓦殿村大草坪,舞龍團的隊員們身著彩色服裝,他們的表演活靈活現,一條條精巧的手舞龍在隊員們的手里隨風飛舞、巨龍在空中翻騰;其精湛的技藝和熱情的表演,贏得了廣大鄉村居民的喜愛和贊譽。隊員們在現場還表演了另一項中國傳統民俗——空竹,吸引了不少小朋友過來體驗。

最后舞龍民俗團的葛團長說:“在此次民俗活動中,不僅為鄉村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,也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希望民俗活動能夠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。同時,也希望和善念小棧平臺一起聯動,與當地的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相結合,通過挖掘和傳承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,在未來能夠打造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。這不僅增強了鄉村的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,也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