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838字,讀完約2分鐘
一些英國人如此喜愛在教堂敲鐘,以致覺得它該被列為奧運會項目。
這個國家有專門研究敲鐘的雜志,大學里有敲鐘協會,有自己的徽章,甚至還有一個全國性的敲鐘委員會。而據小報《太陽報》(The Sun)報道,幾個賽季前,這個國家還曾為電視節目《英國達人》(Britain’s Got Talent)上出現的一對搖鈴玩家“瘋狂”。
英國有大約5000座教堂有敲鐘人,幾乎所有人都居住在可以聽到教堂鐘聲的范圍內。這里有大約4萬名敲鐘愛好者,他們被稱為“鐘學家”(campanologist)。
除了每周在自己的教區內練習,在周日禮拜活動和婚禮上敲鐘,許多“鐘學家”還喜歡拜訪其他教堂,在盡可能多的教堂里拉鐘繩。這種愛好被稱為“搶鐘樓”。
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敲鐘:在有些人聽來是樂音的鐘鳴聲,可能會讓其他人感到抓狂。2011年,生活在北約克郡沙羅的一名男子被延續三個小時的鐘鳴激怒,將敲鐘的人鎖在了教堂鐘塔內。
據供職于教堂敲鐘人中心委員會(Central Council of Church Bell Ringers)的凱特·弗拉維爾(Kate Flavell)講,敲鐘是一項繁重的勞動,長時間敲鐘感覺就像跑了一場馬拉松。
“在你的團隊不停變幻鐘響的順序,以便實現不同排列組合的時候,是對智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,”她說。“目標是形成好的節奏,同時又不出錯,不會把繩子弄斷。”
英國的教堂在中世紀已經開始敲鐘,當時人們認為鐘聲可以驅趕魔鬼,平息風暴。經過宗教改革運動之后,教堂開始把鐘掛在輪子上,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拍子;人們由此發展出錯綜復雜的“編鐘敲奏”,而不是像歐洲大陸的大多數教堂那樣比較隨機地敲響鐘聲。
敲鐘在17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時興了起來,很快,敲鐘人的團隊開始舉辦比賽。不過,一個致力于研究敲鐘史的網站稱,那些活動往往涉及在當地酒館的大餐,有時場面可以很喧鬧,敲鐘人也被描述為一個懶惰、嗜酒的群體。
這一社交傳統至今依然存在,并為這項愛好平添了一份魅力。“聲音很好聽,”弗拉維爾說,“而且完事后,你可以去酒吧跟人神侃。”